武強院士簡介

武強,男,漢族,1959年生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。中國礦業大學(北京)教授,博士生導師。1982年畢業于河北地質學院,1985-1991年就讀于中國礦業大學(北京),獲得碩士、博士學位。1995-1997年前往荷蘭國際水利與環境學院(IHE)擔任訪問學者。2015年12月7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。
現任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,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。擔任國際礦山水協會(IMWA)執委、國際礦山水協會(IMWA)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,國際SCI檢索期刊《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》副主編,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技術委員會委員,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"水文地質專家組"組長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保護顧問組顧問等職。曾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、教育部"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"帶頭人、首屆十位"中國優秀博士后獎"、"全國優秀教師"、首屆"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"國家級人選和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等稱號。
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,省部級一等獎10項;獲中國香港和國家授權發明專利40余項,國家軟件著作權近30項。出版專著10余部,發表論文300余篇, SCI檢索50余篇,EI檢索140余篇。主編國家技術標準和手冊工具書多項。培養博士后、博士研究生幾十名。他負責帶領的科研團隊獲得了"教育部優秀創新團隊"和"中國科協礦山安全團隊"。
張金才院士簡介
張金才,美國籍,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。
張金才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獲博士學位。曾任煤炭科學研究總院(北京)高級工程師,美國環境科學所(CIRES)研究員(CO-PI),美國知信公司/哈里伯頓公司(Halliburton)巖石力學經理,高級工程師,DEA161巖石力學總工程師,皇家荷蘭殼牌(Shell)主管工程師(石油物理)。具有20多年的孔隙壓力巖石力學研究與能源工業的工程與管理經驗,任美國數個學術委員會的常務委員。
現任赫斯公司(Hess Corporation)高級技術顧問(資深研究員),石油巖石力學專家。兼任SCI雜志: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(國際石油科學與工程學報)副主編,美國巖石力學學會出版委員會與水力壓裂委員會常務委員,《巖石力學與工程英漢大辭典》編委,哈薩克斯坦國家科技評價中心專家。
主要研究方向為能源工程和巖石力學。曾經從事美國自然科學基金,能源部課題;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,科委與省部級科研課題;主持了世界最深油井的孔隙壓力,井壁穩定性,及套管損壞分析。完成了數百項巖石力學, 孔隙壓力, 井壁穩定性, 油井及鉆井套管損壞分析,頁巖氣,煤層氣開發,采礦等工程及研究項目, 項目遍及北美,南美,東歐,西歐,澳大利亞,新西蘭,亞洲,及非洲。發表英文論文75篇,中文論文39篇。論文及書籍被引用千余次。